堂前灯火明:叶法善善学的千年传承

堂前灯火明:叶法善善学的千年传承

走进叶法善法脉传承人的家中,总会看到堂前悬挂着四个大字——“积善之家”。这不是装饰,也不是标榜,而是一盏照亮了这个家族千年的灯火,是历代祖师对后辈最朴素的叮嘱。

叶法善善学,从来不是高深莫测的玄理妙义。它就写在家里的堂前,融在一粥一饭里,体现在待人接物中。那八个字——“护国、济世、积善、慈孝”,不是用来背诵的教条,而是用来践行的生活。

一、 堂前“积善”匾,心中有杆秤

每一位叶门弟子,都是看着堂前那块“积善之家”的匾额长大的。 小时候不懂,问师父:“什么是积善?” 师父指着匾说:“善不是要做多大的事。你师娘每天给过路人备茶,是善;你师兄采药时总留一些给山里的鸟兽,是善;咱们家借东西给人,从不催还,这也是善。” 原来,善就是日常,就是本分。那匾额就像一杆秤,时时刻刻提醒着:做人要厚道,做事要公道。

二、 护国:脚下有根,心中有光

“护国不是空话。”师父常一边捣药一边说,“咱们行医的,治好一个病人,就是护国;种田的,多打一担粮,也是护国;读书的,明事理、正人心,更是护国。” 去年发大水,师父带着弟子们连夜赶制避瘟散,分文不取送到受灾的村子。“这时候不出力,什么时候出力?”七十多岁的老人,眼里还闪着光。 叶门弟子明白:护国不是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,而是守好本分,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。就像堂前的灯火,不需要多亮,但一定要常明。

三、 济世:伸手可及的温度

叶法善真人以医术济世,后世弟子也大多习医。但济世不一定要靠医术。 村里王老汉腿脚不便,弟子们轮班帮他挑水;外乡人路过求宿,师娘总是收拾出最干净的房间;甚至对山里的动物,采药时也从不赶尽杀绝。 “济世就是给人方便,给人希望。”师娘常说,“咱们家堂前那盏灯,夜里总是亮着的,就是为了让赶夜路的人知道,这里有个光亮,可以歇脚。”

四、 慈孝:血脉里的温度

叶门的慈孝,不只是对自家人。 师父对弟子,严中有慈;弟子侍师父,敬中有孝。这种师徒之情,往往胜过血缘。 “进了叶门就是一家人。”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。所以堂前那盏灯,照的不只是叶姓血脉,更是所有心怀善念的人。 每年腊月,师娘总会多做几床棉被,“总有过不了冬的人”;每到初一十五,堂前总会多备几副碗筷,“说不定有远道而来的同门”。

薪火不灭

如今,我也成了别人的师父。堂前那块“积善之家”的匾额擦得发亮,那盏灯依旧每夜点亮。 有年轻弟子问我:“师父,这善学到底学的是什么?” 我指着堂前的匾说:“学的不是道法,是做人。学的不是神通,是本分。你看这匾,这灯,这八个字,一千年来就是这么传下来的。” 时代在变,但有些东西不会变。就像堂前那盏灯,从唐代亮到现在,还要一直亮下去。 因为这盏灯照亮的,不仅是一个家族,更是一条路——一条让人走得踏实、活得光明的路。

这,就是叶法善善学:堂前灯火明,心中善长存。



发表回复

无觅相关文章插件,快速提升流量